\
产品名称:单分散微介孔碳纳米球 1000-1200nm
单分散微介孔碳纳米球(粒径1000-1200nm)是一类具有双重孔结构(微孔和介孔)的大粒径碳基材料,具有单分散性和高度均一的结构。由于其较大的粒径和微-介孔的双重孔道,这类材料在电化学储能、催化、气体吸附与分离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优势。粒径达到1000-1200nm的碳纳米球能够在保持高比表面积的同时提升机械稳定性,减少颗粒团聚,使其适用于大规模应用。
粒径均一、单分散性好:1000-1200nm的粒径确保了纳米球在使用中的稳定性,并且单分散性有助于提高材料在电化学反应等过程中的一致性,减少团聚现象。
微孔-介孔双重结构:微孔(<2nm)提供了巨大的比表面积,适合小分子吸附;介孔(2-50nm)则形成传质通道,支持大分子或电解质的传输,使得该材料在吸附与传质方面性能优异。
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大孔体积:微孔提供了较大的吸附位点,而介孔有效促进了反应物或离子在材料内部的扩散和传输,从而显著提升其在电化学反应、催化等应用中的活性。
制备粒径为1000-1200nm的单分散微介孔碳纳米球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硬模板法:通过模板材料(如二氧化硅)的限制作用来控制碳球的形貌和粒径。将碳前驱体(如酚醛树脂或葡萄糖)浸入模板中,碳化后去除模板可得到微介孔结构的炭球。此法可**调控粒径,但模板去除过程较为繁琐。
软模板法:基于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聚合物的自组装形成软模板,加入碳源(如有机小分子或聚合物)进行碳化。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,适合规模化合成,并通过调整软模板浓度或类型控制孔径。
溶剂热法:在高温高压溶剂条件下,碳源分子自组装形成球状结构。溶剂热法成本较低,适合大批量制备,但对孔结构的精细控制不如模板法。
气相沉积法:利用气相沉积方式,将碳源气体在高温下沉积在模板上生成炭球。该方法适合形成精细结构,但工艺较复杂,适合特定应用需求。
产地:西安
规格:1mg 5mg 10mg
纯度:95%
状态:固体/粉末
储藏条件:冷藏-20℃
温馨提示: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实验!
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,生产,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,可提供合成磷脂、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、嵌段共聚物、顺磁/超顺磁性纳米颗粒、纳米金及纳米金棒、近红外荧光染料、活性荧光染料、荧光标记的葡聚糖BSA和链霉亲和素、蛋白交联剂、小分子PEG衍生物、点击化学产品、树枝状聚合物、环糊精衍生物、大环配体类、荧光量子点、透明质酸衍生物、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、碳纳米管、富勒烯等等,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定制需求。
更多推荐:
布洛芬-丙烯酸树脂微球微球
载药蒙脱石-聚丙烯酸树脂微球(MMtED PO MPs)
载氟纳米SiO2空心树脂微球
载药蒙脱石/丙烯酸树脂微球
聚乳酸载有利血平的微球
聚PS-DVB多孔微球
磺化PS-DVB多孔微球
壳聚糖/改性凹土复合树脂微球
编辑:HAO 2024年11月1日